第三百五十二章:工业基地和铁路建设_弗吉利亚崛起录
木书小说网 > 弗吉利亚崛起录 > 第三百五十二章:工业基地和铁路建设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百五十二章:工业基地和铁路建设

  第353章工业基地和铁路建设

  在远征军出发之前,阿瑟对第四师进行了鼓励性的演讲,并表示会在第四师成功归来之后,亲自为他们颁发荣誉和勋章。

  这演讲激起邻四师的狂热,士兵们对于战争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毕竟澳大拉西亚的战争并不多,每次战争也都是大胜而归,等着捞功劳就是了。

  阿瑟对于第四师的战斗能力十分信任,对于第四师的师长斯科特·马隆的指挥能力和临阵应变能力,阿瑟也十分信任。

  斯科特·马隆算是澳大拉西亚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是本土澳大拉西亚人。

  斯科特师长先后在澳大拉西亚殖民地驻军,澳大拉西亚第一师,近卫第一师服役,并且于悉尼皇家军事学院进修,随后被派遣到第二近卫师任副师长。

  在组建第四师的时候,斯科特顺利地成为了候选人之一,并且最终获得邻四师师长的职位。

  目前的斯科特师长年龄还不到40岁,还有大好的上升空间等待挖掘。

  照会斯科特师长,让斯科特师长在减少伤亡的前提下,尽可能杀伤阿根廷的有生力量获得战争胜利之后,阿瑟便十分放心地目视远征军离开。

  阿瑟奉行的一贯宗旨就是,尽量不盲目干预部队的战争。除了隶属于自己的近卫师之外,常规师的作战,基本都在国防部的指挥下进校

  当然,战争的战果和进度也需要向阿瑟汇报,毕竟一个不了解目前军事情况的君主,又怎么去掌管国家呢。

  远征军抵达智利和阿根廷边境还需要一段时间,而在此时,阿瑟也有比较重要的工作。

  利奥诺拉工业基地第二期建设距离全面完成,已经过去了半年多的时间。

  这半年多的时间以来,利奥诺拉工业基地的招商引资十分顺利,大部分工业区都已经投入生产。

  当然,工厂的搬迁和组建也不是那么快的。根据工业部门的保守估计,今年的年底到明年的年初,利奥诺拉工业基地的二期建设才能够进入全方面生产状态,大幅度提升澳大拉西亚的工业实力,同时促进澳大拉西亚的经济发展。

  毫不夸张的,目前的利奥诺拉工业基地是澳大拉西亚的工业核心,是大洋洲最璀璨的工业明珠。

  目前的利奥诺拉工业基地,已经拥有将近200多家工厂,17万名工人和技术人员,涉及澳大拉西亚的方方面面。

  一二期工业基地建设的顺利完成,也让阿瑟和工业部有了十足的信心,推进工业基地第三期,也是预计的最后一期的建设。

  时间不等人,因为已经进入了八月的原因,阿瑟也不想再等第二期工业基地全面投入生产再开工第三期工业基地了。

  所幸第二期工业基地距离第三期建设的规划比较远,因此双方之间也不会干扰。

  1913年8月9日,照例举行了一次内阁会议之后,澳大拉西亚政府正式对外宣布,开启利奥诺拉工业基地第三期的建设。

  利奥诺拉工业基地第三期的建设规划,是工业基地三期建设中最大,也是耗资最昂贵的。

  根据工业部拿出的计划资料来看,第三期工业基地的建设总面积,将近6000英亩。

  其中,建筑面积4800英亩,绿化,环境,排水,环保和道路建设,一共消耗1200英亩的土地。

  如果算上一二三期工业基地的面积总和,整个利奥诺拉工业基地,将是一个占地面积超过一万英亩的超级大基地。

  按照第二期工业基地的标准来看,第三期工业基地将拥有至少400个标准化工厂车间和50个大型仓储区,能够满足至少200个超大型工厂和数百个型工厂的入驻。

  这也代表着,单单第三期工业基地,就能够容纳将近35万名员工,诞生35万个工作岗位。

  整个利奥诺拉工业基地加起来,将为澳大拉西亚创造超过55万个工作岗位,带给澳大拉西亚的工业增长和经济增长更是无可估量。

  或许是因为前两期工业基地的建设让工业部充满了经验,第三期工业基地的设计和规划进行的非常顺利。

  8月15日,从悉尼,维多利亚州和新南威尔士州调集了一大批建筑队伍之后,利奥诺拉工业基地的第三期建设正式开始。

  和往常一样,阿瑟出席了工业基地的开工仪式,并且对于工业基地前两期的建设和生产表示满意。

  如今的利奥诺拉工业基地在澳大拉西亚甚至国外的知名度都不,第三期的开工,也吸引了不少澳大拉西亚的媒体。

  “利奥诺拉工业基地第三期的建设正式开启,澳大拉西亚的鲁尔区到底有着怎样夸张的潜力?”

  “标准化车间500个,大型仓储区100个,澳大拉西亚的鲁尔区目前到了怎样的夸张规模?”

  伴随着利奥诺拉工业基地的正式开工,各大报社和媒体也纷纷发表自己的新闻,并且都十分默契的取了比较吸引眼球的题目。

  对于欧洲民众来,欧洲的繁荣和发达已经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人们在闲暇之余,也乐于谈论在欧洲之外的事情。

  作为目前被公认的列强之一,澳大拉西亚在欧洲的知名度已经不。

  甚至凭借澳大拉西亚的一己之力,让大洋洲成了仅次于美洲地区,欧洲人移民的首选。

  而有关于澳大拉西亚的各种新闻和报道,往往也会吸引很多欧洲人观看和好奇。

  他们总是对于新奇的事物抱有好奇,对于澳大拉西亚这个远隔重洋,相距万里的国家,欧洲人想要了解也并不奇怪。

  事实上,如果单论大型城市来,澳大拉西亚的发展已经不逊色于欧洲国家。

  欧洲随处能见到的红绿灯,路灯,各式各样的汽车和现代化设施,在澳大拉西亚也都能看到。

  这个时代的公交车,有轨缆车在澳大拉西亚的各大城市也能够看到。

  哪怕阿瑟抱着来自后世的目光看着现在的悉尼,有时也不由得会诞生几分错觉,认为悉尼就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剩

  毫不夸张的来,目前悉尼的发展,比后世一部分城市的发展还要发达和繁荣。

  因为特斯拉的加入,目前澳大拉西亚的电力发展已经几乎普及到了所有城市,正在向着更远处的村庄和乡镇普及。

  电力对澳大拉西亚人来并不陌生,成了澳大拉西亚街头随处可见的,人们日常的照明方式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之前的澳大拉西亚大肆建设的时候,东南亚土着几乎随处可见,是澳大拉西亚常见的免费劳动力。

  但到目前为止,澳大拉西亚的各种大型建设,已经尝试着用自己人来取代那些土着。

  除了一些危险性比较高的工作仍然用着土着之外,其他比较正常的工作,已经全部由澳大拉西亚龋任。

  这种情况的发生是必然的,伴随着时间的发展,澳大拉西亚的土着迟早要被全部消耗,或者全部遣返到东南亚。

  请收藏本站:https://www.mushu9.com。木书小说网手机版:https://m.mushu9.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